工程科技推展中心
電子報
科技部工程司光電學門 _洪勇智副教授專訪:我還有很多課題要去面對
分類:學門采風 | Featured Scholars
發行期別:
發佈日期:2021-02-22
附件:

編按:【工程科技通訊】雙月刊創刊於民國82年(西元1993年),自182期(2021年4月刊)起將轉型為全電子化的網路刊物,除每年4月刊固定為「科技部工程司年度產學計畫優良成果專刊」及每年12月刊固定為「科技部工程司當年科技部記者會專輯」之外,各期將以2030臺灣「創新、包容、永續」之國家願景為依歸,以行政院推動國家數位轉型之政策為核心,並以「五加二產業創新」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為主軸,凸顯科技部工程司及各學門相應之進展和動態,主題包括:綠能、智慧機械、循環經濟、生醫、AI、5G、資安等,並推出新型態之「科技廣角鏡」、「學門采風」、「科技觀察站」等專欄。

    本篇為【工程科技通訊】183期/2021年6月刊「科技部工程司/電力/能源/光電/高分子/土木水利學門/綠能專刊」中「學門采風」的篇章之一。「學門采風」專欄係呈現科技部工程司各學門近年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或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學者的研究概況、實驗室團隊成就以及學研生涯經驗分享的園地,邀請讀者時常來此一睹學界團隊風采,定能為自身的生活和事業增添光彩。

    本篇採訪於2021年1月中旬,邀請洪勇智教授分享實驗室團隊經營及產學合作的心得,洪教授所談的內容對於實現2030「創新、包容、永續」之國家願景深具參考價值,因此徵得其同意,將訪談內容紀實成文,以學者和教師貢獻社會的良知和熱忱,為實現2030國家願景增添動力和靈光。

    為閱讀輕鬆流暢起見,本篇除標題和第一張圖片圖說之外,文中將以「教授」作為對於大專院校教師的稱謂,以此稱呼洪勇智副教授。

 

科技部工程司光電學門

109年度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得獎人

洪勇智副教授專訪:我還有很多課題要去面對

文/張萬珍  圖/張萬珍、洪勇智

 

洪勇智副教授榮獲「科技109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榮登中山大學行政大樓前的「校園榮譽榜」

 

 

簡介

洪勇智博士於2010年從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系完成博士學位,經由科技部「千里馬計畫」補助,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 Larry Coldren教授實驗室研究,於2013年進入國立中山大學光電系任教,2017年升任副教授。

 

洪博士的研究專長為半導體光電元件、光積體電路、矽光子、全像光子晶體、太陽能電池及光纖通訊,已發表逾200篇的國際期刊與研討會論文,並獲得11件專利核准。在教職生涯至今,洪博士從業界獲得超過新台幣兩千萬的研究經費以用於開發半導體雷射與矽光子相關技術,其中包含技術轉移其具專利保護之莫列波DFB雷射技術、雷射全像干涉系統與自動化晶圓級光柵檢測系統。他所指導的研究生畢業後均進入國內頂尖高科技公司研發部門任職。

 

洪博士於2013-2015年期間獲得中山大學新進教師獎勵,2016-2018年期間獲得中山大學產學與學術績優獎勵,於2020年榮獲109年度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以及科技部工程司109年度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暨績效考評會電子資通領域先導開發型計畫簡報組特優獎。

 

近期他與系上多位教授共同獲得科技部旗艦型矽光子專案計畫,計畫目標為開發單晶片矽光子光纖陀螺儀與微型化模組,預計將可應用於高端穩定平台如空拍機和無人機等,對於生醫檢測、自動駕駛車輛、智能機器人、航空定位系統、立方衛星等微型化導控有極大的應用市場。

 

簡歷

姓名:洪勇智

學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所博士

經歷: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訪問學者

 

研究專長

矽光子光積體電路

半導體雷射

全像干涉微影術

光纖通訊

 

依山傍海的國立中山大學,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這裡的人,也以似海的包容、如山的敦厚,擁抱並關懷每位有緣人。

 

洪勇智博士即是這樣的一位幸運兒,從北部來到中山大學光電系,加入系風優良的大家庭,前輩提攜他,同輩互相支持,所有的潛能,在這兒都綻放了。

 

走進洪教授的研究室,右邊牆上掛著的年輕學子相片讓人目光流連,知心的笑容,閃亮的眼神,洋溢著對「大哥哥」的信任和愛戴。

 

洪教授研究室牆面上掛著實驗室學生手工親製的別緻賀卡

 

 

亦師亦友

這位「大哥哥」,就是和學生們亦師亦友的洪勇智教授。在美國進修時,他看到那邊實驗室的成員彼此互相尊重,沒有「老鳥v.s.菜鳥」的潛規則。因為每個人做的都不一樣,所以在獨當一面之餘,還會互相請益和幫忙,這種風氣,深深觸動了他。

 

回國後,洪教授在實驗室營造「平等」的文化。他說:「都是大家一起。我們開會的時候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講,大家都可以針對研究發表看法,畢竟老師都很忙,我不可能每天都在追文章,學生如果看到什麼都可以分享,他們敢講,聲音就會比較多元,很多東西其實是學生可以想出來的,這也許是我們實驗室比較特別的地方。」

 

洪勇智對學生敞開,用心和學生溝通,新生都要加實驗室的Facebook社團。他說:「所以我們都會是『好友』,這可能是缺點也是優點,我們在網路上很常互動,和團隊裡面溝通良好。」

 

年輕學子一路聯考上來,多半是哪個科系紅就填那個,直到研究所要找指導教授了,都還不能清楚瞭解自己的心意。對於這樣的情形,洪教授提醒說:「研究所老師的領域可能就是學生畢業後的職業,所以學生自己可能要有點兒想法。」

 

然而,事實上,人心與未來,還是難以完全掌握,於是,洪勇智在收學生時,並不會一開始就跟學生介紹實驗室研究的專業領域和術語,而是問他們,是想要進無塵室動手做實驗,或是想要在電腦前面跑模擬?「這大概就可以把學生分類,所以我就問這樣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他說。

 

然後,他讓學生親身體驗,對製程有興趣的同學,就找學長帶他進無塵室做實驗,出來還是笑的,那大概就知道他適合做製程。藉由這種篩選方式,洪教授避免了學生進實驗室後,才醒悟:「老師,這不是我要的。」然後換實驗室或休學的情形。他說:「希望學生要先想清楚,進來以後就不要想太多,就照想要的把它做完。」

 

洪教授藉由產學合作計畫,讓學生先看到社會的真實面,在過程中提早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能夠承受怎樣的工作型態。他說:「所以產學合作計畫是有幫助的。」

 

做產學,他總是跟學生並肩奮鬥,當同學情緒上來時,適時的諄諄善誘,說:「你在這邊先把該有的東西都學會,出去會比較容易適應,而且能選擇的東西會比較多。」

 

在業界交辦的「硬」模式下,整個實驗室要怎麼維繫,才不會被壓垮呢?洪教授的對策是「實驗室要在步調很快的情形下,維持歡樂的氣氛。」於是,每個月辦一次聚餐,聚起來吃,各種節日都聚,從中秋節BBQ到聖誕節交換禮物,每隔一段時間就調劑調劑,讓學生保持彈性。

 

有一次,某公司要趕個下單,處長禮拜五來電交辦,說:「不急,就照你們的步調做。」然後,禮拜一,他又來電,說:「教授我今天就要。」洪教授了解,這不是那位處長能決定的,「因為上面說走就走,你沒辦法跟上,就沒有了。」

 

於是,他帶個學生,熬到凌晨三點,把實驗弄出來交出去。「產業把我們當做公司研發的一份子,我們就要跟得上他們的步調。」學生有時會問他,為什麼要接那麼多計畫?為什麼要幫公司做這麼多事情?洪教授跟學生坦承,說:「實驗室也許不缺這些研究經費,可是這些產業鏈結讓你還沒畢業,就有電話要你遞履歷了;我也不缺這些績效,但我跟你們一起拚,是因為你們後面比較好找工作,只要你們的履歷上有這些業界合作資歷,工作都會很好找。」

 

今年,實驗室就有5位學生要到知名公司當RD!「RD在總部,那裡面一個蘿蔔就是一個坑,不會有人走,要多創造一個坑,代表公司就是很確定要一種人,這個人再進來做新的東西,所以你如果沒有跟公司長期合作,很了解裡面在做什麼,可以上去就打仗,不然根本進不去。」

 

現階段,洪教授接產學計畫主要取決於這對學生出路的好處。他說:「只要這個對學生有幫助,就算經費不多我們也就做,反過來如果是經費很多,可是題目沒有創新性,或是跟我們現在的領域差太多,不能讓我們團隊有所成長,我們都會考慮很久。」

 

回首來時路

洪教授感恩幸運之神對他的眷顧,說:「中山的老師都很提攜後輩,一進來,許多老師就來關懷我,分享『如何才能生存下去』的要訣。」甚至,還有老師主動介紹廠商給他認識。

 

洪教授在臺灣和美國時學的都是半導體雷射的相關技術,所以一回來就找半導體雷射廠商,在2014或2015年就技轉了800多萬,成為實驗室的「第一桶金」。

 

他也熬過新老師的「過渡期」,埋頭備課、上課、寫文章、接產學計畫,他說:「其實是真的很辛苦,呵呵,現在想一想,第一年怎麼活過來都不知道,那可是也就這麼過來了,後面就慢慢的愈來愈好、愈來愈好。」

 

他建議,新進教師如果領域比較接近產業,想辦法接產學計畫會比較能加速累積建置實驗室所需的經費。不過,因為公司的保密條約都簽得很緊,所以新老師要好好思考,務必要兼顧升等所需要的學術發表和產學計畫的進行。

 

他指出,產學計畫如果做得好,贏得廠商信任之後,就會是一個穩定的經費來源,「業界就是二話不說,你有東西我就繼續支持,你沒有東西我就不支持,某種程度很硬,但某種程度你如果肯做就穩。」

 

洪教授肯定科技部產學計畫的重要性。他說:「這真的很重要,是幫助學界跟合作廠商創造雙贏。因為廠商和老師還沒有建立信任關係之前,你要公司一次拿很多錢出來是不容易的。科技部近來補助的經費很多,廠商不用出資太多,就能讓廠商跟老師有初步的認識和合作,對後續發展很有幫助。」他誠懇的表示,對大多數的新進教師來說,如果有科技部的支持會容易很多,所以也希望科技部能繼續支持,尤其在產學合作計畫方面。

 

洪勇智教授的部分研究成果和獎項

 

永續的價值

談到這邊,我心裡的下一個問題是:洪教授您未來的規劃。彷彿感應似的,他說:「我想要慢一點,路走遠一點。」

 

愛家也顧家的洪教授,在和系上的老師聊天時,詢問過系上很多事業和家庭都成功的老師,如何並重兩方面。

 

他說:「我的結婚運很好,有一個很棒的太太,幫我挑起了家庭的擔子。」在成為洪太太之前,她是臺北的上班族,婚後,她辭了工作,隨夫南下,生養了兩個孩子。洪教授說:「如果沒有她,可能就沒有今天的這一切,她成就了我,她就是後勤,我的支柱。」

 

她的辛苦,他全知道,也都放在心裡。「真的是難為她,兩個小孩從小拉到大,尤其第一年,我要備課、顧產業、又要做研究,那時候小朋友是最小的,剛生出來沒多久,唉,其實她很常孤軍奮戰,所以我現在也一直在調,假日我就盡量空出來,可是有時候還是很難。」

 

家人始終是洪教授最深的掛念。他說:「我真的一直在拿捏,這應該是我很大的課題,想辦法兩邊並重,小朋友現在大了,就盡量多花時間陪他們。這也是我剛剛的結論,也許我想要做慢一點,能維持這樣的步調就好。」

 

現代社會中,「永續」已經成為一種更被認可的價值標準。從自己的生活狀況中,洪勇智已經領悟,「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我一定要調,要不然的話撐不久,還是命活久一點比較實在。」

 

幸運的是,在中山大學光電系的大家庭裡,前輩關愛這位年輕老師,總會諄諄善誘的規勸,說:「待學校不是拚短期的,是拚氣長,你氣愈長,做得愈久,不能只是一味的拚成就。」洪勇智覺得,前輩的忠告很有道理,把長遠的人生過好,從永續的架構中實現價值,應該是自己今後的目標。他說:「所以,我還有很多課題要去面對。」

 

中山大學的鴿子,帶來「療癒」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