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科技部「智慧機械永續創新成果展」圓滿落幕,產官學研完美協作展現研發致勝能量

文/TechNews
 

為了配合政府 5 + 2 產業創新政策,科技部致力「智慧機械」專案計畫推動,透過 AI 人工智慧、IoT 物聯網、大數據及資安等創新技術,讓機械產業這個台灣第三個兆元產業全面智慧化大升級,科技部於 5 月 7 日假台北松山文創園區 1 號倉庫舉辦「智慧機械.永續創新成果展」,展示 5 大專案計畫下共 29 組學界團隊的創新研發與產學技轉成果。
 
本次成果展由「前瞻智慧型機器人模組開發與系統整合」、「單機設備或單元智能控制系統前瞻技術及加值軟體研發」、「發展智慧製造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資安實測場域」、「智慧機械感測器服務平台」與「AQI 氣體感測器服務平台」等 5 大專案計畫聯合展示研發成果,共計 29 組學界計畫團隊參展。
 
藉以打造出能將產學研能量融合為一體的智慧機械生態系統

透過來自智慧機械、資通訊科技與資安領域的學者、專家與有志學子們共同參與活動開幕式,科技部工程司司長李志鵬、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吳光鐘/儀科中心主任楊燿州、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工會理事長許文憲/秘書長黃建中、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首席顧問劉容生/副主任王尚虔、科技部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主任鄭國順/榮譽顧問李榮顯、資安應用服務聯盟副會長暨中華資安國際總經理洪進福、承奕科技總經理楊之逸,以及奇翼醫電總經理李維中皆獲邀出席此盛會。
 
李志鵬司長致開幕詞表示,這次成果展除了展示研發成果與能量之外,並希望透過一對一產學媒合對談,讓學界研發成果技轉至業界,甚至進一步衍生出新創公司。他接著以人作比喻指出:「AI 如同人的大腦,機器人如同四肢,物聯網與 5G 通訊猶如神經網路,唯有相互協調合作,才能靈活自如地展現機械產業智慧化轉型的動能與價值,未來並可進一步和生醫、農業等領域展開跨領域技術整合,俾能帶動相關產業的整體蓬勃發展與產值提升。」

▲ 李志鵬司長致詞表本次成果展除展現學研能量,更期望媒合產業,並鼓勵團隊開設新創公司。(Source:科技新報)

「科技部推動智慧機械相關領域的創新研究,從上游感測器元件計畫、中游工具機控制器與技術缺口補強專案,到下游先進製造應用開發計畫的推動,再加上國研院系統化技術研發平台的加值,打造出能將產、學、研能量融合一體的生態系統,」李志鵬進一步表示。「最後再藉由產業合作計畫、創新創業激勵計畫、萌芽計畫與價創計畫的推波助瀾,進而加速學界研發能量、落實產業化發展。」
 
國研院吳光鐘院長指出,在這次展示的5大專案計畫中,國研院負責執行3項計畫,包括國研院旗下儀科中心與半導體中心共同執行的「智慧機械感測器服務平台」、「 AQI 氣體感測器服務平台」及「發展智慧製造及半導體先進製程資安實測場域」等計畫。他進一步強調:「產業轉型若無資安,勢將淪為空談,對此,科技部特別在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西區打造一個同時將資安技術與智慧運輸、智慧醫療及智慧生活等智慧科技匯成一個生態系的研發重鎮。」

▲    吳光鐘院長特別感謝科技部在沙崙打造智慧綠能科學城。(Source:科技新報)

儀科中心楊燿州主任表示,儀科中心 4 年多來先後參與了感測器、工具機控制器與資安等相關計畫,透過這些計畫,儀科中心得以和機械產業一同經歷了從大數據蒐集到機械智慧化,再到資安防護的產業數位化演進之旅。

▲ 楊燿州主任表示很開心參與這四年來的智慧機械專案計畫。(Source:科技新報)

開幕儀式後,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楊谷洋教授針對「迎接來自 AI 機器人時代的挑戰」專題演講。楊教授指出,機器人必須符合可移動性與自主性兩大特點,同時內建感測器、智慧中控系統及致動器等元件。從療癒、擬真到人型等機器人多樣化發展外,機器人甚至進一步在工廠自動化、現代舞編排、美術館作畫、旅館接待等領域獲得應用實例,展現今後機器人無所不在的發展趨勢。
 
為產業智慧轉型與國家競爭力發展列車注入永續能量

整場活動裡除了會場四周有來自各團隊的研發成果展示攤位外,在創新舞台與永續舞台並且有 29 組學界團隊在不同時段輪番進行的專題報告。逢甲大學教授彭信舒就主持的「射出成型單機智能化關鍵技術開發之研究」計畫,成功整合國產射出機、控制器及週邊輔機,透過即時感測技術,成功研發能應用於產業化驗證的射出機智慧化關鍵技術與即時生產資訊平台,目前部分研發成果已技轉至全立發機械廠。

「開發高靈敏度 SO2 和 NO2 晶片氣體感測器在戶外環境的應用」計畫主持人高雄科技大學教授薛丁仁表示,該團隊研製尺寸 0.5mm*0.5mm的晶片型 SO2 及 NO2 氣體感測器,於 6 吋晶圓裡可達 1 萬顆以上,並支援 ppb 等級偵測。該團隊並開發專屬空氣盒子,在台南測站進行戶外場域實測,未來也會在每個校區佈點實測。
 
國立中山大學教授王郁仁所主持的「三軸力量力矩感測器開發」計畫,目標在打造高精度與高靈敏度感測器,採用應變計作為感測器單元,建立力量力矩對於輸出電壓的轉移函數以提升轉換精度,並以砝碼吊掛機構來進行力量力矩值的施測與驗證。主持「基於 ROS 架構之 3D 環境感知及工件姿態估測模組開發」專案的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宋開泰,研發出一套 3D 視覺模組以及混合相機系統的手眼校正演算法,可應用於協作型機械臂的即時避碰與工件的安全取放。該計畫部分成果已移轉給達明機器人公司。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教授覺文郁所主持「金屬加工產業智慧製造場域資安演練升級計畫」的主要成果,莫過於針對金屬加工業導入一系列的資安防護技術,包括在五軸工具機量測儀器、彈性製造產線機聯網系統、多重感知系統模組及生產數位轉型務平台中內建諸如晶片融斷防護、OPC UA 通訊標準及 Web API Token 認證等機制。另外,此次活動也邀請到承奕科技、奇翼醫電、正美企業、達明機器人、源台精密及全立衡器六家廠商於現場展示進行媒合。
 
智慧機械永續創新成果展盛會成功圓滿落幕,為學界研發能量、國研院技術加值服務及工程中心產學媒合的完美協作,樹立了學界研發成果成功產業化的里程碑,更為產業智慧轉型與國家競爭力發展列車注入永續能量。
 
(首圖:科技新報攝)



取材自:科技新報 (2021/5/18)
https://technews.tw/2021/05/18/tiri-smart-machine-sustainability-innovation-exhibition/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