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推展中心
電子報
研究顯示長期規律運動改善健康與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年人認知功能
分類:精準運動
發行期別:
發佈日期:2022-06-02
附件:

研究顯示長期規律運動改善健康與神經退化性疾病老年人認知功能

 

 

不同運動模式能提供特定的神經認知與血液生化指標改善效果

 

 

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輕微認知障礙者佔18.36%,罹患失智症者佔7.94%,也就是說,臺灣大約每五位老年人在未來一年內惡化成失智症的機率高達10-54%,而現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每13人就已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由於現代的坐式生活型態,這種族群在台灣人口中也逐漸在擴大中。

 

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徵就是大腦內神經節糾纏和蛋白質斑塊(如:乙型澱粉樣蛋白、tau蛋白)大量堆積所致,這也造成大腦的神經認知功能急遽衰退。

 

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蔡佳良特聘教授在科技部經費支持下,從事相當多身心障礙兒童及失智老人方面的治療研究,並與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白明奇醫生、斯洛伐克國家科學院院士等進行跨國研究,近幾年從事一系列的長期運動介入研究,發現規律進行慢跑、腳踏車等有氧運動能有效改善輕微認知障礙中老年人的神經認知功能退化狀況,從血液分析中可見與失智症病理有關的神經滋養和血管增生因子、代謝發炎與不好的蛋白質指標,都有相當良好的改善效果。

 

失智症患者主要是記憶力方面會產生問題,但他們的日常生活也常會出現注意力控制與作業任務轉換的認知障礙,經長期運動介入研究發現,以進行球類運動(例如桌球、羽球或網球)比做有氧運動對於改善這方面的神經認知功能問題來得有效,因為中老年人在進行球類運動時,除了能提高心肺適能,也能同時和比賽對手進行各種大腦策略性思考的互動。

 

人類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構造,失智症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它對不同的認知功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要有效預防失智症,達到真正改善神經認知功能和相關的血液生化指標,需要進行足夠強度的長期規律運動,每週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鐘、強度達60-75%、至少維持4個月以上的運動,才能見到成效,偶爾做一次運動只能看到幾十分鐘提升的短暫效果,並無法達到運動促進健康的目的。

 

蔡教授的研究是同時結合行為、腦波與血液生化指標三種方法,交互驗證運動對老人認知功能退化的真正機制,有關蔡佳良教授研究團隊過去進行的一系列運動與預防失智症研究,目前已刊登在國際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16)與臨床神經影像期刊(Neuroimage: Clinical, 2018)。

 

完整新聞資料請參考:https://www.nstc.gov.tw/folksonomy/detail/b6ca5353-f169-41c9-a78f-5daba4dacfb8?l=ch